top of page
2014 澎湖馬公
汗得會館進行中!
耐下性子鑿榫眼、做榫頭,一次次走台觀察試組裝。畫線重修....
2014年實習的「小」成果-三層半的大木結構,在盛夏澎湖驕陽揮汗中,即將完成。找到一個方式,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這是,協力造屋....
2012 桃園大溪
2012
桃園大溪,中山老街
協力重建歷史建築成能源綠房子
 
大溪中山老街上,一方落寞屋瓦下的荒煙蔓草掩蓋不了曾經有的風華,汗得學社要在這裡重新撐起舒適安居的家園。
2012年12月末日的問候,聽來寫來都有些滄桑的美感。冬日北部難得的驕陽,讓我們還是想傳達些就算是末日也要做的事情。
 
汗得現在正在大溪中山老街協力修建老屋,一棟100年的歷史建築。我們要用協力的方式,來做些「努力,就看得見成果的事情。這個造屋專案,由汗得學社與大溪解放咖啡館共同合作,透過傳統「換工」的傳統、友善互助的精神,以協力造屋的方式,用雙手蓋健康自然的房子,蓋出我們對幸福的想像,同時也實踐老屋節能、舒適安居的理念。而老屋的後續空間利用,將與大溪愛鎮協會共同合作,結合社區力量,整合弱勢家庭的扶助網絡,不僅實踐歷史建築的活化再利用,也建構扶助營生、技藝傳授的工作坊與公益平台。
 
找到正確的人,用正確的方法,打造共同的未來。因為歷史,我們謹慎而尊重。因為協力,我們用正確的方式按部就班。因為我們相信:一棟老老的房子,可以在大家的協力下,用適當的知識與技術,節能、舒適、靜謐、健康、美麗。
汗得與解放咖啡一起,要把老屋整修成太陽房子-能源綠房子,也用整修老屋來一起打造-我們共同的未來。
咖啡香~人情香~進到老屋的心情,也香。
2010 桃園龍潭
2010
桃園龍潭
在尋常的日子蓋房子
 
那是一個尋常的日子。
不過,哪天不是尋常的日子?
常常都是在事後很久,我們才會察覺事情的不同;才發現,日子已經不一樣。而不一樣,很快又會變成一成不變。像是一直都是這樣。不過,在那天那個尋常的日子我們一起蓋的房子,我們都知道,就是尋常日子蓋的房子。

2010

臺北萬華 太陽房子

 

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Solar LEO House)由鄭福田先生以個人名義,在成長的故鄉捐贈興建。由汗得學社規劃,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張清華與郭英釗建築師設計監造。

 

以簡約的設計、簡單的方法與自然的材質,以被動使用太陽能來節能,以主動使用太陽能的太陽光電來產電,我們實踐太陽能在建築上的有效使用。

 

汗得學社@Solar LEO House,歡迎您的造訪!

地圖地址:10876 臺北市萬華區青年路65號(青年公園內,請按我)大眾運輸:藍29、12、205、212、630搭至「青年新城」

開放自由參觀時間:每週一、三、五下午2:00~5:00

2010 臺北萬華
2008 高雄那瑪夏
2008
高雄那瑪夏
與荒野夥伴一起
與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合作,汗得學社回到島嶼家園,來到高雄縣那瑪夏,蓋起融入自然,近身觀察生態的小屋。從大木構到屋殼隔熱,能源綠房子-友善自然的元素,都要到位。
2006 印尼亞齊
2006
印尼亞齊
與南亞海嘯災區居民一起
 
我們又出發了!一路向南,前往印尼海嘯捷後餘生的亞齊省。這次的行動,不只是為了重建幾棟安身立命的房舍,而是一種技藝的傳承與交流;這次的行動,重建的是參與者的身體勞動與大腦思維的連結;這次的行動,重建的是…
2003 白俄
2003
白俄
與車諾比核災移民一起
 
白俄?
是那個鎮年霜雪覆蓋的白色國度嗎?
是的。白俄是一個白色的國度,是一個覆蓋在白色鸛鳥羽翼下的國家。但是,白俄也有夏天,像是2003年七月十日到七月三十日,我們在三星期的勞動假期中,就體驗白俄從天空、原野、森林、漿果、乳牛、天然浴池,一直到友誼的艷陽溫暖。
 
為什麼到白俄蓋房子?
 
因為,1986年4月26日發生於前蘇聯的車諾比核能電廠的事故其實還沒有過去。核能事故發生後,70%的輻射物質往北,即白俄的方向飄散,使白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受到嚴重污染。一直到十八年後的今天,超過兩百萬的民眾依然居住在白俄、烏克蘭與俄羅斯受到輻射污染的土地上。其中包含六十萬的孩童與青少年。
 
從1991年開始,德國家園協會負責人Dietrich von Bodelschwingh牧師在每年夏天結合德國志工到白俄與車諾比災民一起,在乾淨的土地上重建家園。十多年來,至少有一千多人參與在這勞動假期中。2003年三月,德國「汗得學社」與von Bodelschwingh牧師合作,結合一百多位來自台灣四面八方的朋友, 以一個月的時間在南投縣信義 鄉潭南村布農族卡社部落為九二一災民蓋起一棟友善的房子。七月,這群結緣於潭南的朋友—胡湘玫、許善理、張友漁、蘇鈺茹、江敏懿與郭維明—五位年輕女子與一位退休青年,放下手邊的工作,在憂心忡忡的SARS風波下,也在起起伏伏不確定的氣氛中,先往西飛10,000公里到達德國。在終於辦妥前往白俄的簽證後,與德國的志工朋友一起搭乘巴士向東前進1,700公里,到白俄與車諾比移民一起蓋房子,渡過生命中三個星期的勞動假期。
2003 南投潭南
2003
南投潭南
與九二一震災區居民一起
 
如果以下所提碰撞到你心裡掙扎已久,想放棄又不甘放棄的努力;觸動到你始終不能被麻痺的理想神經;激起你長久以來實踐生活的期望。那麼,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誠摯邀請你參與我們2003年3月,與謝英俊建築團隊合作的工作營-為災民蓋一棟黏土木架屋。透過大家合力動手的參與,或許在那裡,我們可能共同釐出一個建築在我們這個世代對社會與世界的想像,一個「我們的社會該走向哪裡」的共同價值!                                   — 2003年1月「招募志工的信」
 
2003年一月,湘玲從德國發出一個呼朋引伴來蓋房子,期待大家一起共創記憶的E-mail,將許許多多希望實踐夢想的心聯繫了起來。2003年三月,整個三月,我們在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布農族卡社部落蓋房子,動手蓋起一棟與自然結合的黏土木架屋。在好幾百人的參與下,我們的汗水記憶自然陳雜百味,有著酸甜苦辣各種不同的版本。從初上山遭遇「不知從何開始」的困難開始,我們拜訪潭南朋友、請求支援,叨擾借用浴廁就成為我們「共同努力」的第一步。在完全未經整理的工地前,也在我們煩惱不知道事情是否能夠進行下去的同時,大伙兒有的拿起鏟子開始動手整地,有的裁紙動筆畫起海報,讓紮營、吃飯、洗澡等等民生問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定位。所以,就是從「解決問題」開始,我們不僅認識了朋友,也在其中認識了自己。  
 
因為是蓋一棟與自然親近的風土建築,我們採取幾乎已經被遺忘的手工勞作,透過勞力密集與按部就班的實踐,試圖帶出人與人交往、人與自然和解、人與物體交融所必須的時間感,也期待在汗水的努力中,透過這棟房子來營造對生活與對未來的想像。所以,就在我們大家一起匏木做釘、撐架木構、一起掄袖攪拌泥水木屑的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互補就像榫頭與榫眼的搭配,在工地裡靠著大家想「一起把房子蓋起來」的友善意念,自動到位。
 
在這個自動到位的友善與互補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搭建了起來,「努力了,就看得見成果」的幸福也在辛勤工作中,成為親身的體驗。就從「成就自己與幫助別人」的信號開始,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們就在勞動與汗水中熟識了。
 
在2003年三月,我們透過蓋有形的房子,也蓋起無形的房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