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236.jpg

機構介紹

辦學緣起

教學團隊
顧問團隊
合作夥伴

「汗得建築工事」緣起於造房子的反思:在愈來愈抽象的世界裡,我們要如何實在的生活?同時,我們要如何協助年輕學子,為實在的生活方式做好準備?

​

世界上最厲害的征服工具,不是強大的武器,而是實在的生活方式。實在的生活,讓人在情感連結、知識生產、財務自主與社會實踐上,都有立足的基礎,努力的動力。這樣的訓練,就是跨領域知識的連結與實踐。汗得,以造房子,也就是以建築為主題的知識實踐,與年輕學子一起,為未來做好生活的準備。

​

實在的生活感,是汗得協力造屋的過程中,一再被提及的目的:參與造房子,是連結自己與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種先有紀律再有創意的學習實踐。

​

每次協力造屋,都是先來的教後到的。在教學機構裡,老師對於年輕的學子來說,就是先來的—先來到世界,多有幾年與世界相處的經驗。協力造屋,造的雖然不是自己的房子,但是每個參與者都願意全心投入學習,並且達成使命。所有協力的工地,在參與者的自我要求中,時時維持紀律與秩序。因為在這裡,我們實在的生活與工作。在這裡,包含自己與世界所有的連結:

​

透過人與人的連結,我們一起造好房子。在建材的選用與建造的過程,我們與數學物理化學有了知識實踐的具體連結,與遠方的製造、貿易與知識傳遞者有了歷史地理與經濟社會上的連結。因為老房子與老建材,我們與已知或待知的歷史痕跡產生連結。透過使用土地的過程,我們與社會事實與不同的價值觀連結。透過手工工作,我們連結思考與身體。透過解決蓋房子所遭遇的問題,我們與風土、在地、國際交融。

​

相較於其他公認的「知識工作」,當我們從事「手工工作」時,總是會感受到更大的行動能力與自主能力。而且,「手工工作」常常涉及更多的智慧。我們企圖了解這個感受,並以協力造屋進行溝通的實踐,所以,我們開始「汗得建築工事」的籌辦,用雙手作有用的事。 

​

「造房子」的德文動詞是Bauen。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認為,Bauen並不特定指建築的行為,而是人生在世的種種作為,也許可以稱作為「營生」。之所以要辛苦「營生」,所求也就是為了「安居」。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成立,要培養能帶來「安居」的人才。他們具有蓋房子的手工與思考能力,不只知道如何做,更清楚為何而做,為誰而做。

​

以「安居」為前提,實踐永續建築的工藝,以尊敬謹慎的態度來完成設計、建築以及營造的工作,並以正確務實的方式處理新、老房子的能源使用,建立為未來負責的生活方式。

安居的思維

 

如果要回答「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房子?」,就會回到「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建築教育?」的結論。在哲學與社會意義上,房子是安心的所在,不是投資的標的。儘管目前這還遠遠不是台灣的主流思想,但是透過教育,我們其期待生活中實踐建築,在建築中實踐生活。

​

永續建築的實踐

 

什麼是永續建築?我們對居住的房子(能)有什麼要求?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對房子的認識」。You see what you know. 必須先知道,才會看到。對永續建築的陌生,也是對生活的陌生。從安居的角度出發,永續建築不僅是節能的建築,也是健康與自然的建築。誰能夠蓋這樣的房子?這個問題要從設計者與工作者對建材與設計的教育開始。

​

蓋房子的工藝

 

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正確的人才、建材與確實的工法支持,仍無法蓋成房子。誰來蓋房子?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心態從事這件事情,決定房子的品質,也是我們居住與生活的可能。在正確的觀念、態度、作法下,我們得以回頭看過去,並放眼未來。建立年輕一代—自己的蓋房子工藝。

​

技術能力的社會基石

 

德國的工匠是站在黃金打造的土地上。工匠與技職體系,撐構起穩固的社會階層。在「老屋修復」也逐漸成形的台灣社會,我們希望培養實務與具有進取心的年輕人參與。修復的不只是外觀,而更能評估屋況、判斷損壞原因,從修建到再利用,從材料選擇與工法使用,能夠以「民藝」的角度,連結常民生活,將老屋也能適切的修復成適合居住、節能安靜與健康的「永續建築」。

​教學團隊

辦學緣起
顧問團隊

胡湘玲

機構負責人

合作夥伴
胡湘玲TED.jpg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科技史組碩士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科技社會學博士

曾任教於德國魯爾波鴻大學(University Bochum)東亞研究學院

 

嘗試以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她努力扮演多重的角色:傳遞「勞動價值」的德國非營利組織「汗得學社」社長,以及持續在不同角落實踐人道援助精神、帶動尊重自然主體的協力造屋計畫的發起人。因為相信「書寫也能夠是一種運動」,所以期待能「透過書,傳遞知識社會所需要的生活想像」。著有《核工專家 vs. 反核專家》、《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不只是蓋房子》、《我家房子160歲》、《太陽房子》、《太陽能源》等書。

韋仁正

機構校長

germany-2.jpg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數學學院碩士

汗得學社執行長、協力造屋的工頭、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校長

​

唸的是數學,投入的工作是「能源與房子」。最喜歡用「新、舊、東、西」的方式,蓋能源綠房子。工頭帶領從德國、潭南、亞齊、那瑪夏、龍潭、大溪中山老街到青年澎湖的協力造屋,更是再生能源的專家,舉凡太陽光電、生質能、能源建築,通通難不倒他!工頭是汗得的靈魂人物,帶著大人小孩一起,用獨到的眼光,連結未來建築與古蹟房子、連結偏鄉與城市、連結台灣與世界、連結能源與建築。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領銜

%E9%84%AD%E5%90%8C%E5%83%9A_edited.jpg

鄭同僚

計畫主持人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哲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台灣偏鄉教育、實驗教育推展顧問

%E5%BB%96%E4%BD%A9%E6%9F%94_edited.jpg

廖佩柔

導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

​

曾任跑蛙自學團自然老師,在生物及生態領域耕耘多年,深感人與自然緊密相依,持續整合所見所學,推廣自然與生命之美,陪伴與探索每個孩子的自然心地,共創永續家園。

​課程

​建築社會人

​環境與社會

%E8%A9%B9%E7%9B%8A%E5%BF%A0_edited.jpg

詹益忠

導師

​東海大學建築碩士

詹益忠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

從事古蹟修復及城鄉聚落研究多年,重視「人」於區域中的意義,不僅透過建築結構整建進行老屋再造,致力於遵循歷史文化脈絡,重新締造居民與社區的連結。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手思建築

何銘勳

導師

%E4%BD%95%E9%8A%98%E5%8B%B3_edited.jpg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

美國麻州大學正念中心MBSR合格講師

​

從理工專業跨界到身心靈領域,再將日常生活對事物的感受力,轉化為實用的巧思能力。主導正念減壓的專業訓練,帶領學生集中專注力、挖掘內在本有的豐沛資源,有效開發自己的潛能。

​課程

體健正念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

黃世光

導師

%E9%BB%83%E4%B8%96%E5%85%89_edited.jpg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

日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總監

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副會長

​

專業室內設計師,設計強項為建築規劃、格局配置及工程技術,擅長簡約內斂的設計風格,注重以線條與光影詮釋的生活軌跡,營造愜意的空間美學。

課程

空間設計

陳幸春

導師

陳幸春.jpg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碩士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大同高中兼任美術與藝術生活教師

​

2019年出版作品集《SwissArtExpo》,曾入選「北海岸藝術祭」駐區創作藝術家,擅於以多元角度深入在地思維,透過庭園設計、建築空間設計、繪畫及裝置藝術創作,喚起人們對家、社區與環境的關注。

課程

美學創作與實踐

空間設計

陳音秀.jpg

陳音秀

導師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中文系畢業

體制內高中國文教師暨導師10年經驗

慢慢Bistro社會企業創辦人

課程

文學與場域

黃筠舒

導師

黃筠舒.jpg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講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現為時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

參與過台北西本願寺、台中霧峰宮保第、台中火車站周邊文化資產等古蹟修復的計畫。保存老建物後進行修復,是一種從原有到新生的過程,秉持這樣的信念,堅持走在老屋活化的道路上。

課程

台灣建築史

L-汗得_直白.png
  • 汗得學社

    • 汗得工務所
    • 協力造屋編年
  • 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

    • 課程特色
    • 招生專區
    • 轉學專區
  • 汗得教室

    • 課程
    • 營隊
    • 活動
  • 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

    • 能量居所
    • 導覽預約
  • 汗得學校事

    • 所有文章
  • More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
    • 所有文章
    • 小建築
    • 培訓課程
    • 手作與生活
    • 能源建築
    • 大溪文章
    • 能源文章
    • 德國營
    • HABS 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
    • 文化工地
    • Workcamp
    • 學習日常
    搜尋
    【張開雙手】汗得的孩子離家72天啟程回家

    【張開雙手】汗得的孩子離家72天啟程回家

    【汗得揚帆計畫】 德國城鄉走讀做好準備、交換學生入班上課、企業實習深入德國工作文化。 歡笑快樂還有興奮,辛苦努力學習獨立。 離家72天的孩子就要回家。 汗得揚帆計畫第一階段! 在困難的時刻,我們更需要備好勇氣與力氣! 想知道更多揚帆計畫 想了解到德國的實習與交換機會...
    7
    【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第五屆開始招生!

    【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第五屆開始招生!

    來自在海外學季學習中同學們的明信片 有些人報平安、有些人分享趣聞 更有同學寫下對老師感謝的文句 曾經在課堂上所聞的教材 如今真實成為了生活的一部份 每日都沉浸在從身邊的任何細節 皆可以成為學習目標的體驗 【2022 汗得招生說明會】 日期|線上場次...
    33
    【揚帆計畫紀實 Day21】

    【揚帆計畫紀實 Day21】

    今天再度來到Bielefeld,我們探訪了一座迄今三十年,名為Waldquelle的生態社區,那裡以接近自然生活、合作社形式生活的住宅社區聞名。 Waldquelle計畫延續1975年在 Bielefeld開始的生態建設發展,並首次將1970...
    3
    【揚帆計畫紀實 Day9】

    【揚帆計畫紀實 Day9】

    2022/03/08 今天我們離開了法蘭克福,搭上火車來到曾經是歷史上「黑森大公國」首都的達姆城(Darmstadt)。 第一站來到了瑪蒂爾德高地(Mathildenhöhe)。這裡是達姆城的藝術家村,是個藝術家們生活並工作的建築群落。...
    5
    【2022 揚帆計畫紀實 Day4】

    【2022 揚帆計畫紀實 Day4】

    2022/03/03 今天早上工頭給了我們一項功課,要求將沿途所見的橋樑紀錄起來並觀察它的結構設計與外觀差異,因此學生們倚在橋邊,一筆一筆,描繪出橋梁的樣貌。 接著我們來到了法蘭克福歷史博物館,在這裡我們窺見這座大城市不同豐富多彩的面向及鮮為人知的黑暗面。幸運的是,今天有個...
    6
    【2022夏 ・ 汗得小建築德國營隊】

    【2022夏 ・ 汗得小建築德國營隊】

    汗得今夏將再次帶領青少年打開心與眼的全新境界, 擴張感官之間的深刻體會, 以建築與能源為主題,深入德國的在地學習。 經過兩年的等待與和能量的匯聚, 我們感恩世界暫時停止運轉後, 大地將要重獲新生,人與人之間將重拾信任, 學習的興致必再次被點燃,...
    19
    【AG ALL。平鎮小屋@慈幼幼兒園】

    【AG ALL。平鎮小屋@慈幼幼兒園】

    汗得建築工事的學生 每學期有兩個學季,每個學季要完成一件Workcamp 於今日結束的這學季 同學們搭建了一棟坐落於樹齡約30年的森林中 由德式工法所建築的木作房屋 同學們都叫它「平鎮小屋」 透過每根榫卯接合而成的梁柱、椽桁、木構件 以及每支手工削切的木釘...
    29
    《揚帆計畫》即將啟航

    《揚帆計畫》即將啟航

    汗得揚帆計畫是汗得同學與德國夥伴共同完成的計畫。 在德國以德語進行學習,代表自己與所來自的地方與德國夥伴進行交流, 參與實習並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能力,是計畫的任務。 近兩年,因為疫情推延了計畫,但我們仍持續尋找與創造可行性。在與德國姊妹校密切與深入地討論後,我們決定於今年2...
    21
    協力修屋-順時埔文化工地及空間活化

    協力修屋-順時埔文化工地及空間活化

    從這學季開始的文化工地,地點位在大溪順時埔 同學們於秋末冬初的時節 開始踏入工地進行清理和拆除 在工頭的帶領下 原先斑駁老舊的牆面漸漸能看見原始的磚泥 因年久失修而雜草叢生的爐灶 也終於撥「土」見日 卸下了歲月積累的外衣,這間位傳統三合院右護龍的廚房...
    24

    【回頭看一下】AG2018文化工地@麥寮

    當我們把目標放在前面,蓋成房子總是理所當然? 你跟我一樣,常常會忘記自己是從哪裡走過來嗎? 同學在文化工地的縮時攝影,瞬時呈現從零到完成。理所當然! 我突然想回頭看一下。看一下我們究竟是從哪裡開始的? 在這初開始,儘管我們曾經想像房子蓋出來的樣子,但不可能清楚其中的疑惑、...
    43
    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

    站著寫比較有靈感嗎? 以前寫作文是爬格子! 現在寫文章是打電腦! 汗得國際畢業證書條件之一:出一本書! 同學們很認真在完成這項任務,期待不久之後能拜讀! 想學習建築領域的專業,想成為小小的作家,歡迎加入汗得! 汗得招生中!...
    74
    【AG2019。茶屋@蘭博】任務!

    【AG2019。茶屋@蘭博】任務!

    高二在蘭博的構築展—「茶屋。一個蓋房子的競賽」,在二月底連假完成四棟分組與共同的結構。 回來之後,他們仍在繼續。因為知道,這次完成的「只是」讓房子結構站起來。而他們給自己的任務更多: 跟以前不一樣。要完成房子的整體。包含屋頂、屋牆與階梯。...
    22
    1
    2345

    聯 繫

    汗 得

    電話  02-2337-9862

    傳真  02-2337-7862

    捐 款

    支 持

    上海商銀儲蓄銀行忠孝分行(銀行代號011)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汗得文化協會

    帳號│20102000030220

    • YouTube的 - 白圈
    LINE-EF7B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