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236.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37f92d836d7342d492436c4c2c28cd4d~mv2.jpg/v1/fill/w_933,h_700,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feba01_37f92d836d7342d492436c4c2c28cd4d~mv2.jpg)
機構介紹
辦學緣起
「汗得建築工事」緣起於造房子的反思:在愈來愈抽象的世界裡,我們要如何實在的生活?同時,我們要如何協助年輕學子,為實在的生活方式做好準備?
世界上最厲害的征服工具,不是強大的武器,而是實在的生活方式。實在的生活,讓人在情感連結、知識生產、財務自主與社會實踐上,都有立足的基礎,努力的動力。這樣的訓練,就是跨領域知識的連結與實踐。汗得,以造房子,也就是以建築為主題的知識實踐,與年輕學子一起,為未來做好生活的準備。
實在的生活感,是汗得協力造屋的過程中,一再被提及的目的:參與造房子,是連結自己與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種先有紀律再有創意的學習實踐。
每次協力造屋,都是先來的教後到的。在教學機構裡,老師對於年輕的學子來說,就是先來的—先來到世界,多有幾年與世界相處的經驗。協力造屋,造的雖然不是自己的房子,但是每個參與者都願意全心投入學習,並且達成使命。所有協力的工地,在參與者的自我要求中,時時維持紀律與秩序。因為在這裡,我們實在的生活與工作。在這裡,包含自己與世界所有的連結:
透過人與人的連結,我們一起造好房子。在建材的選用與建造的過程,我們與數學物理化學有了知識實踐的具體連結,與遠方的製造、貿易與知識傳遞者有了歷史地理與經濟社會上的連結。因為老房子與老建材,我們與已知或待知的歷史痕跡產生連結。透過使用土地的過程,我們與社會事實與不同的價值觀連結。透過手工工作,我們連結思考與身體。透過解決蓋房子所遭遇的問題,我們與風土、在地、國際交融。
相較於其他公認的「知識工作」,當我們從事「手工工作」時,總是會感受到更大的行動能力與自主能力。而且,「手工工作」常常涉及更多的智慧。我們企圖了解這個感受,並以協力造屋進行溝通的實踐,所以,我們開始「汗得建築工事」的籌辦,用雙手作有用的事。
「造房子」的德文動詞是Bauen。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認為,Bauen並不特定指建築的行為,而是人生在世的種種作為,也許可以稱作為「營生」。之所以要辛苦「營生」,所求也就是為了「安居」。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成立,要培養能帶來「安居」的人才。他們具有蓋房子的手工與思考能力,不只知道如何做,更清楚為何而做,為誰而做。
以「安居」為前提,實踐永續建築的工藝,以尊敬謹慎的態度來完成設計、建築以及營造的工作,並以正確務實的方式處理新、老房子的能源使用,建立為未來負責的生活方式。
安居的思維
如果要回答「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房子?」,就會回到「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建築教育?」的結論。在哲學與社會意義上,房子是安心的所在,不是投資的標的。儘管目前這還遠遠不是台灣的主流思想,但是透過教育,我們其期待生活中實踐建築,在建築中實踐生活。
永續建築的實踐
什麼是永續建築?我們對居住的房子(能)有什麼要求?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對房子的認識」。You see what you know. 必須先知道,才會看到。對永續建築的陌生,也是對生活的陌生。從安居的角度出發,永續建築不僅是節能的建築,也是健康與自然的建築。誰能夠蓋這樣的房子?這個問題要從設計者與工作者對建材與設計的教育開始。
蓋房子的工藝
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正確的人才、建材與確實的工法支持,仍無法蓋成房子。誰來蓋房子?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心態從事這件事情,決定房子的品質,也是我們居住與生活的可能。在正確的觀念、態度、作法下,我們得以回頭看過去,並放眼未來。建立年輕一代—自己的蓋房子工藝。
技術能力的社會基石
德國的工匠是站在黃金打造的土地上。工匠與技職體系,撐構起穩固的社會階層。在「老屋修復」也逐漸成形的台灣社會,我們希望培養實務與具有進取心的年輕人參與。修復的不只是外觀,而更能評估屋況、判斷損壞原因,從修建到再利用,從材料選擇與工法使用,能夠以「民藝」的角度,連結常民生活,將老屋也能適切的修復成適合居住、節能安靜與健康的「永續建築」。
教學團隊
胡湘玲
機構負責人
![胡湘玲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373e04_75dbedc008a641249c01f33b723c76f2~mv2_d_4385_3322_s_4_2.jpg/v1/fill/w_275,h_260,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8%83%A1%E6%B9%98%E7%8E%B2TED.jpg)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科技史組碩士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科技社會學博士
曾任教於德國魯爾波鴻大學(University Bochum)東亞研究學院
嘗試以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她努力扮演多重的角色:傳遞「勞動價值」的德國非營利組織「汗得學社」社長,以及持續在不同角落實踐人道援助精神、帶動尊重自然主體的協力造屋計畫的發起人。因為相信「書寫也能夠是一種運動」,所以期待能「透過書,傳遞知識社會所需要的生活想像」。著有《核工專家 vs. 反核專家》、《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不只是蓋房子》、《我家房子160歲》、《太陽房子》、《太陽能源》等書。
韋仁正
機構校長
![germany-2.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373e04_9d5545f99e90437b9354f95bb38911b2~mv2.jpg/v1/crop/x_0,y_0,w_640,h_621/fill/w_275,h_26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germany-2.jpg)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數學學院碩士
汗得學社執行長、協力造屋的工頭、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校長
唸的是數學,投入的工作是「能源與房子」。最喜歡用「新、舊、東、西」的方式,蓋能源綠房子。工頭帶領從德國、潭南、亞齊、那瑪夏、龍潭、大溪中山老街到青年澎湖的協力造屋,更是再生能源的專家,舉凡太陽光電、生質能、能源建築,通通難不倒他!工頭是汗得的靈魂人物,帶著大人小孩一起,用獨到的眼光,連結未來建築與古蹟房子、連結偏鄉與城市、連結台灣與世界、連結能源與建築。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領銜
![%E9%84%AD%E5%90%8C%E5%83%9A_edi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37186c561a174092a3ef3976ea100a61~mv2.jpg/v1/fill/w_275,h_230,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25E9%2584%25AD%25E5%2590%258C%25E5%2583%259A_edited.jpg)
鄭同僚
計畫主持人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哲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台灣偏鄉教育、實驗教育推展顧問
![%E5%BB%96%E4%BD%A9%E6%9F%94_edi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c1669da30fcb4135a8a021936567a2f6~mv2.jpg/v1/fill/w_275,h_208,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25E5%25BB%2596%25E4%25BD%25A9%25E6%259F%2594_edited.jpg)
廖佩柔
導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
曾任跑蛙自學團自然老師,在生物及生態領域耕耘多年,深感人與自然緊密相依,持續整合所見所學,推廣自然與生命之美,陪伴與探索每個孩子的自然心地,共創永續家園。
課程
建築社會人
環境與社會
![%E8%A9%B9%E7%9B%8A%E5%BF%A0_edi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85cf7d625abd48b482195ad69b28f621~mv2.jpg/v1/fill/w_275,h_206,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25E8%25A9%25B9%25E7%259B%258A%25E5%25BF%25A0_edited.jpg)
詹益忠
導師
東海大學建築碩士
詹益忠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從事古蹟修復及城鄉聚落研究多年,重視「人」於區域中的意義,不僅透過建築結構整建進行老屋再造,致力於遵循歷史文化脈絡,重新締造居民與社區的連結。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手思建築
何銘勳
導師
![%E4%BD%95%E9%8A%98%E5%8B%B3_edi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6edf9b38228c49a485a27e6595b114fd~mv2.jpg/v1/fill/w_262,h_260,al_c,lg_1,q_80,enc_avif,quality_auto/%25E4%25BD%2595%25E9%258A%2598%25E5%258B%25B3_edited.jpg)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
美國麻州大學正念中心MBSR合格講師
從理工專業跨界到身心靈領域,再將日常生活對事物的感受力,轉化為實用的巧思能力。主導正念減壓的專業訓練,帶領學生集中專注力、挖掘內在本有的豐沛資源,有效開發自己的潛能。
課程
體健正念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黃世光
導師
![%E9%BB%83%E4%B8%96%E5%85%89_edi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f6bca6a987a64acb8baee2de4b489b44~mv2.jpg/v1/fill/w_275,h_23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25E9%25BB%2583%25E4%25B8%2596%25E5%2585%2589_edited.jpg)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
日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總監
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副會長
專業室內設計師,設計強項為建築規劃、格局配置及工程技術,擅長簡約內斂的設計風格,注重以線條與光影詮釋的生活軌跡,營造愜意的空間美學。
課程
空間設計
陳幸春
導師
![陳幸春.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93ecb3689be14c8f9e23b022d89619e6~mv2.jpg/v1/fill/w_275,h_27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9%99%B3%E5%B9%B8%E6%98%A5.jpg)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碩士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大同高中兼任美術與藝術生活教師
2019年出版作品集《SwissArtExpo》,曾入選「北海岸藝術祭」駐區創作藝術家,擅於以多元角度深入在地思維,透過庭園設計、建築空間設計、繪畫及裝置藝術創作,喚起人們對家、社區與環境的關注。
課程
美學創作與實踐
空間設計
![陳音秀.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c4540bca2d0e457a83e5f45938da6cb4~mv2.jpg/v1/fill/w_275,h_154,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9%99%B3%E9%9F%B3%E7%A7%80.jpg)
陳音秀
導師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中文系畢業
體制內高中國文教師暨導師10年經驗
慢慢Bistro社會企業創辦人
課程
文學與場域
黃筠舒
導師
![黃筠舒.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eba01_a85fcc69808946038321c780faaa1ecc~mv2.jpg/v1/fill/w_275,h_27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9%BB%83%E7%AD%A0%E8%88%92.jpg)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講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現為時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參與過台北西本願寺、台中霧峰宮保第、台中火車站周邊文化資產等古蹟修復的計畫。保存老建物後進行修復,是一種從原有到新生的過程,秉持這樣的信念,堅持走在老屋活化的道路上。
課程
台灣建築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