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外表樸實的店家,店裡販售棉被及拜拜金香用品,徐老闆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聊天,店裡牆上有各單位參訪致贈的感謝狀、他跟太太的結婚照及與兒孫合影的全家福照片。徐老闆來自台南將軍鄉的棉被世家,父母親後來到桃園市的永安路落腳做起棉被製作的生意,從小他就在棉花堆裡長大,直到他服完兵役結婚後,也繼續以家傳的手藝在大溪做起手工被的生意。說起棉被的製作過程,老闆侃侃而談,連製作棉被的每一樣工具都是他自己用心找尋而來的。一隻不起眼的桂竹枝掛在牆面,原來它是要在製作過程中勾紗使用,經過多年的經驗,他觀察竹枝的狀態還可以當作溼度的判斷,當濕度過高時就不能製作棉被。這一枝竹枝,自己親自去尋找適合的老竹枝,親自製作的生財器具,陪伴他走過42個年頭,還有秤棉花用的秤子及、壓棉被的工具等等,這些物品都有著他跟太太日夜晨昏一起工作,製作出一床床棉被,也養活一大家子的記憶。
他傳承父母親的經驗,製作棉被前將棉花事先日曬,讓棉花更加蓬鬆柔軟,減少溼氣與塵螨的出現。也要讓消費者有好的健康,棉花經過日曬後,再利用機器把先為拉鬆拉長,再以8層的網紗將棉花裹在其中,一床棉被的製作至少要費時一天的時間,無論是新舊棉被都是需要同樣的製作時間。
說到一半,他提起原本他想歇業,但桃園縣政府一直希望能堅持下去,好讓這個傳統技藝還能被人記住,他略帶無奈地說這個技藝已經沒落,在現在工業化的時代,快速的製作及新材料的出現,手工棉被已經跟不上這快速變化的社會。雖然很難在將這個技藝傳承下去,但他一直堅持用心製作每床棉被,每件棉被都充滿了他的誠意跟用心。他說前陣子有位80多歲的老太太,棉被蓋不暖他幫他再增加新的棉花修補,覺得自己很歡喜,還有將一件老媽媽的舊棉被分成三等分製作成三件棉被給三個兒子做紀念,他說一床的棉被是一世的情,這天下午的訪談雖然有小小感傷,也充滿了人情暖意。
受訪者:徐永茂
受訪地點:大溪區康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