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介紹
辦學緣起
「汗得建築工事」緣起於造房子的反思:在愈來愈抽象的世界裡,我們要如何實在的生活?同時,我們要如何協助年輕學子,為實在的生活方式做好準備?
世界上最厲害的征服工具,不是強大的武器,而是實在的生活方式。實在的生活,讓人在情感連結、知識生產、財務自主與社會實踐上,都有立足的基礎,努力的動力。這樣的訓練,就是跨領域知識的連結與實踐。汗得,以造房子,也就是以建築為主題的知識實踐,與年輕學子一起,為未來做好生活的準備。
實在的生活感,是汗得協力造屋的過程中,一再被提及的目的:參與造房子,是連結自己與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種先有紀律再有創意的學習實踐。
每次協力造屋,都是先來的教後到的。在教學機構裡,老師對於年輕的學子來說,就是先來的—先來到世界,多有幾年與世界相處的經驗。協力造屋,造的雖然不是自己的房子,但是每個參與者都願意全心投入學習,並且達成使命。所有協力的工地,在參與者的自我要求中,時時維持紀律與秩序。因為在這裡,我們實在的生活與工作。在這裡,包含自己與世界所有的連結:
透過人與人的連結,我們一起造好房子。在建材的選用與建造的過程,我們與數學物理化學有了知識實踐的具體連結,與遠方的製造、貿易與知識傳遞者有了歷史地理與經濟社會上的連結。因為老房子與老建材,我們與已知或待知的歷史痕跡產生連結。透過使用土地的過程,我們與社會事實與不同的價值觀連結。透過手工工作,我們連結思考與身體。透過解決蓋房子所遭遇的問題,我們與風土、在地、國際交融。
相較於其他公認的「知識工作」,當我們從事「手工工作」時,總是會感受到更大的行動能力與自主能力。而且,「手工工作」常常涉及更多的智慧。我們企圖了解這個感受,並以協力造屋進行溝通的實踐,所以,我們開始「汗得建築工事」的籌辦,用雙手作有用的事。
「造房子」的德文動詞是Bauen。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認為,Bauen並不特定指建築的行為,而是人生在世的種種作為,也許可以稱作為「營生」。之所以要辛苦「營生」,所求也就是為了「安居」。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成立,要培養能帶來「安居」的人才。他們具有蓋房子的手工與思考能力,不只知道如何做,更清楚為何而做,為誰而做。
以「安居」為前提,實踐永續建築的工藝,以尊敬謹慎的態度來完成設計、建築以及營造的工作,並以正確務實的方式處理新、老房子的能源使用,建立為未來負責的生活方式。
安居的思維
如果要回答「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房子?」,就會回到「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建築教育?」的結論。在哲學與社會意義上,房子是安心的所在,不是投資的標的。儘管目前這還遠遠不是台灣的主流思想,但是透過教育,我們其期待生活中實踐建築,在建築中實踐生活。
永續建築的實踐
什麼是永續建築?我們對居住的房子(能)有什麼要求?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對房子的認識」。You see what you know. 必須先知道,才會看到。對永續建築的陌生,也是對生活的陌生。從安居的角度出發,永續建築不僅是節能的建築,也是健康與自然的建築。誰能夠蓋這樣的房子?這個問題要從設計者與工作者對建材與設計的教育開始。
蓋房子的工藝
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正確的人才、建材與確實的工法支持,仍無法蓋成房子。誰來蓋房子?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心態從事這件事情,決定房子的品質,也是我們居住與生活的可能。在正確的觀念、態度、作法下,我們得以回頭看過去,並放眼未來。建立年輕一代—自己的蓋房子工藝。
技術能力的社會基石
德國的工匠是站在黃金打造的土地上。工匠與技職體系,撐構起穩固的社會階層。在「老屋修復」也逐漸成形的台灣社會,我們希望培養實務與具有進取心的年輕人參與。修復的不只是外觀,而更能評估屋況、判斷損壞原因,從修建到再利用,從材料選擇與工法使用,能夠以「民藝」的角度,連結常民生活,將老屋也能適切的修復成適合居住、節能安靜與健康的「永續建築」。
教學團隊
胡湘玲
機構負責人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科技史組碩士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科技社會學博士
曾任教於德國魯爾波鴻大學(University Bochum)東亞研究學院
嘗試以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她努力扮演多重的角色:傳遞「勞動價值」的德國非營利組織「汗得學社」社長,以及持續在不同角落實踐人道援助精神、帶動尊重自然主體的協力造屋計畫的發起人。因為相信「書寫也能夠是一種運動」,所以期待能「透過書,傳遞知識社會所需要的生活想像」。著有《核工專家 vs. 反核專家》、《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不只是蓋房子》、《我家房子160歲》、《太陽房子》、《太陽能源》等書。
韋仁正
機構校長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數學學院碩士
汗得學社執行長、協力造屋的工頭、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校長
唸的是數學,投入的工作是「能源與房子」。最喜歡用「新、舊、東、西」的方式,蓋能源綠房子。工頭帶領從德國、潭南、亞齊、那瑪夏、龍潭、大溪中山老街到青年澎湖的協力造屋,更是再生能源的專家,舉凡太陽光電、生質能、能源建築,通通難不倒他!工頭是汗得的靈魂人物,帶著大人小孩一起,用獨到的眼光,連結未來建築與古蹟房子、連結偏鄉與城市、連結台灣與世界、連結能源與建築。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領銜
鄭同僚
計畫主持人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哲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台灣偏鄉教育、實驗教育推展顧問
廖佩柔
導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
曾任跑蛙自學團自然老師,在生物及生態領域耕耘多年,深感人與自然緊密相依,持續整合所見所學,推廣自然與生命之美,陪伴與探索每個孩子的自然心地,共創永續家園。
課程
建築社會人
環境與社會
詹益忠
導師
東海大學建築碩士
詹益忠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從事古蹟修復及城鄉聚落研究多年,重視「人」於區域中的意義,不僅透過建築結構整建進行老屋再造,致力於遵循歷史文化脈絡,重新締造居民與社區的連結。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手思建築
何銘勳
導師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
美國麻州大學正念中心MBSR合格講師
從理工專業跨界到身心靈領域,再將日常生活對事物的感受力,轉化為實用的巧思能力。主導正念減壓的專業訓練,帶領學生集中專注力、挖掘內在本有的豐沛資源,有效開發自己的潛能。
課程
體健正念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黃世光
導師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
日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總監
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副會長
專業室內設計師,設計強項為建築規劃、格局配置及工程技術,擅長簡約內斂的設計風格,注重以線條與光影詮釋的生活軌跡,營造愜意的空間美學。
課程
空間設計
陳幸春
導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碩士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大同高中兼任美術與藝術生活教師
2019年出版作品集《SwissArtExpo》,曾入選「北海岸藝術祭」駐區創作藝術家,擅於以多元角度深入在地思維,透過庭園設計、建築空間設計、繪畫及裝置藝術創作,喚起人們對家、社區與環境的關注。
課程
美學創作與實踐
空間設計
陳音秀
導師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中文系畢業
體制內高中國文教師暨導師10年經驗
慢慢Bistro社會企業創辦人
課程
文學與場域
黃筠舒
導師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講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現為時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參與過台北西本願寺、台中霧峰宮保第、台中火車站周邊文化資產等古蹟修復的計畫。保存老建物後進行修復,是一種從原有到新生的過程,秉持這樣的信念,堅持走在老屋活化的道路上。
課程
台灣建築史
以建築為主題的德國歷史、社會、金融產業與文化深刻走讀。
汗得 ・ 2022 ・ 冬「德國小建築營」
到法蘭克福與附近城市。認識這個城市如何追求社會正義,與實踐個人價值。
世界永續設計走讀|12月10日(週五) 19:00~21:00
1. 綠色旅行和綠建築紀錄
2. 親身經歷的30國永續設計案例
3. 台灣的具體實踐
課程介紹
汗得2022・ 冬 ・ 德國小建築營
✪ 活動概要
我們與當地教育團體合作,一起在城市街區走透透,以場域變遷來認識離鄉背井、歷經辛苦來到法蘭克福的難民,如何在這座城市生存。我們也許可以更理解:人權得來一點也不理所當然,社會邊緣人不是存在故事裡的人物。也許我們可以藉此拓展觀看的方式,能更敏銳地察覺他人的需要。這些學習同時搭配著博物館裡的互動學習。
我們會到「安妮日記」主人翁的「安妮。法蘭克教育中心」的互動實驗室試著面對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討論過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時時刻刻存在,深刻地影響我們所在的世界。
我們會到「德國通訊博物館」,參與「昨日、今日與未來」的互動展覽,試著理解人與人理解的模式,不必刻意也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 我們會到「世界文化博物館」參與世界移民之路的製作, 透過手作來了解人一定都是從一個地方去向一個地方,但之後呢?為了實現一個比較好的世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專業與方法,一起努力。 從 1920 年代開始的新法蘭克福運動,不僅發展社會學的批判理論,更在居住、社會福利與社會公平公義上,以新人類新生活來 創造更好的社會。
我們會去「法蘭克福歷史博物館」,看歷史如何以八顆大雪球來呈現這座城市與生活其中的人們所做的努力。
我們也會拜訪建築師 Ernst May 在 1930 年代,在五年之內所完成的12,000 棟住宅與社區。這遠遠不只是數字的成果,這些已經成為典範的古蹟建築,不僅會讓我們認識前人的成就與努力,也會讓我們驚嘆,原來,我也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除了社會性的典範住宅與社區,以及列名古蹟與經典建築的博物館建築群,我們會到達姆城認識充滿想像力的住宅建築—螺旋森林。超過 1000 個窗戶各自擁有獨自的樣貌,所有的牆角和屋頂的連接都以圓角處理。這棟取消直角的居住建築群,從 2000 年開始,打開童趣的建築視野。
✪ 課程重點
關於建築與生活的德國社會。我們到法蘭克福與附近城市,認識這個城市如何追求社會正義與實踐個人價值,在努力的同時,不只改變自己的生活,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1848年,德國第一座議會在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開始議事。這裡是德國民主的搖籃,我們會在教堂體驗鮮活的歷史,也會到博物館了解這充滿爭議的歷史形成。知道:民主必須付出努力才能爭取,需要寬容忍耐才能持續,需要毅力與合作才能和解。
• 以建築為主題的德國歷史、社會、金融產業與文化深刻走讀。
• 深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著名著作「安妮的日記」,拜訪法蘭克教育中心互動實驗室。
• 教堂不只是教堂,更是德國民主的搖籃。
• 走訪建築與社會住宅,了解戰後如何讓建築改變世界。
• 每天都是德國生活與德文的學習。
✪ 課程資訊
○ 時間:2022.02.05 - 2022.02.13
○ 地點:德國 ・ 法蘭克福
○ 費用:原價128,000元,早鳥報名報名繳費115,000元(1/5前繳費報名)
○ 詳細日程:
02/05(六)
桃園機場→法蘭克福
經歷三個不同的國際機場,會看到什麼樣的國家大門?
02/06(日)
抵達法蘭克福。法蘭克福「新老城」城市巡禮。用德文、看地圖、找到15個歷史景點。
速寫法蘭克福皇帝大教堂。認識城市的興起,與展望城市的規模。
02/07(一)
拜訪法蘭克福哥德大學醫學院校區,在最現代與最古老建築物並存中,凝視人/環境/身體的互動。
去訪法蘭克福哥德大學—全德國最美的大學校區。為什麼最美?知識、歷史與建築的功課。
02/08(二)
拜訪聖保羅教堂。親臨德國民主的搖籃,議事的開始。
不僅教堂要蓋好幾世紀,這座博物館也是——法蘭克福歷史博物館。
我們將要從八個大雪球開始,窺見城市的努力與遠見。
02/09(三)
拜訪通信博物館是法蘭克福博物館河岸最老的博物館。
現代風格的玻璃建築,由建築師 Günter Behnisch 設計。
我們參與互動式展覽「昨日、今日與未來」,體驗嶄新的溝通與思考方式。
體驗法蘭克福無包裝商店,認識一座城市如何做到綠色與環保。
02/10(四)
拜訪達姆大學城。到訪20世紀初,由現代主義建築師蓋出的理想花園城市Mathildehoehe。
認識達姆藝術設計學院,拜訪達姆城工業大學。設計、工程與學習的典範。
親臨充滿想像力的住宅建築—螺旋森林。
超過一千個窗戶各自擁有獨自的樣貌,這棟取消直角的居住建築群,從 2000 年開始,打開童趣的建築視野。
02/11(五)
拜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快速興建的住宅建築——ErnstMay 社區,
在這個世界居住的經典、名列法蘭克福的古蹟建物中散步,經過每家都有的菜園,親訪房子的設計。
以及經典的——法蘭克福廚房。從過去居住的曾經一次體驗,想像未來生活的願景。
經過猶太巷博物館,拜訪歐洲中央銀行。
02/12(六)
拜訪安妮.法蘭克教育中心互動實驗室。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會從哪些地方不經意的發生?
如何角色互換,我們如何彼此對待?你的意見會被聽見。
這裡是表達想法的地方,引導我們思考與回答,可能從來沒有想過,但會影響深刻的問題。
明天,會發生什麼?
法蘭克福是國際大城,同時也有最有趣的傳統市場。市場的旁邊,就是綠色書店。
一起來認識如何用書店來拯救世界。
02/13(日)
銀行區的行走—自己帶路。確認經過十一個超限建築景點走回青年旅館。
德語學習與生活找路的再次確認。
✪ COVID-19 相關事宜
關於出入境:
1. 完成COVID-19疫苗完整接種(兩劑)取得「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簡稱黃皮書)」可入境德國。
取得方式:https://www.mohw.gov.tw/cp-16-62549-1.html
2. 未完整完成COVID-19疫苗完整接種,需檢附登機前72小時之內PCR檢測陰性報告,可入境德國。
相關規定:https://taipei.diplo.de/tw-zh-tw/-/2468200
3. 未完成COVID-19疫苗完整接種,在德國期間每週需進行三次檢測(依狀況)以進入學校,
但可能無法入住旅館、進 入博物館與餐廳。
https://www.adac.de/news/coronavirus/#nordrhein-westfalen-2g-mit-ausnahmen
4. 德國學校相關防疫措施與建議
https://deutsches-schulportal.de/schule-im-umfeld/impfungen-fuer-kinder-in-schulen-ja-oder-nein/
5. 回台灣時,需出示登機前72小時之內PCR檢測陰性報告,方可登機。(費用預估為50歐元/次)
回國防疫旅館相關資訊:
依據疾管署規定,小於十八歲的兒童及少年有共同照護的需求,可以向檢疫機構提前申請同住。申請通過之後,出具同住的家長同意書,可以不受一人一室的限制入住防疫旅館。防疫旅館費用也可降低。若有2人以上同住需求,可在預計入住的防疫旅館所在地的檢疫機構提前申請。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XRPe-3X_vQ0BmYLrvwruSw
新北市 02-89535599轉1528 李小姐
寄新北市衛生局電子信箱申請同住請附:
同住者護照電子檔、回國日期、出境與轉機地點、防疫旅館代號。healthntpc123@gmail.com
台北市諮詢電話 02-27208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