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 常見問題Q&A

Q1:我怎麼評估自己是否適合來機構學習?

有幾個自我評估的標準: 1 我蠻會讀書,但是手工能力不強。 2 我的手工能力很強,但目前不是很適合唸書。 3 我很會讀書,手工能力也不錯。 這三種評估結果,都很適合來機構就讀,只要你:想做有用的事情。

建築工事是我們學習的主題。在主題式的學習環境中,透過建築,我們會知道為什麼學自然科學,為什麼要會寫作,為什麼要懂行銷,為什麼要協力。

Q2:從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畢業之後,我可以做什麼?

學用合一,是我們課程的特色。身心準備俱足,手工與思考能力兼備,學習就是建築工事的實踐。因應學生特質與需求,從機構畢業的學生可以升學/就業同時,國內/國際發展。

國內就業:自機構畢業後,即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進入國內建築領域職場,從事營建、設計等工作。

國內升學:自機構畢業後,具備高中階段同等學歷,可採多元入學管道進入大學建築、設計、土木相關科系就讀。經過三年「建築工事」思與做的教育,有助於繼續在國內升學的評等。

德國實習:自機構畢業後,規劃到德國工作或升學的同學已具備足夠的德語能力,可以在德語環境裡工作。規劃學生畢業之後先銜接德國給薪實習工作,進而作為後續在德國工作或升學的計畫

德國升學:規劃到德國唸書的「建築工事」學生,畢業時已有德語檢定B1的能力,可以銜接德國教育體系。且因為具備手工能力、實習與工作經驗,在德國採申請制的大學及工匠設計學院具有優勢。機構也持續與德國相關機構與公司在實習、課程與工作機會上,進行合作方案,增加機構學生與德國銜接再進修的機會。

Q3:什麼是「工匠青年」?工匠青年是要當工匠嗎?

獨立自主,參與社會,樂於合作,即是我們在教育目的中所型塑的「工匠青年」。可以有紀律地工作,具備進取心的求知力,並持續保持探索世界的樂趣。 工匠青年是一種特質,並沒有升學或職業的預設。如果能在高中階段養成這樣的特質,不管之後在社會上從事什麼工作、擔任什麼職位、扮演什麼角色,相信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生活的意義。

Q4:我念了建築工事學校,是不是就定型了?以後只能從事建築相關工作與發展呢?

如果不透過手去學習,世界仍然是抽象而遙不可及,也不會有學習的熱忱。我們以建築為核心來設計教學與實踐學習,是因為建築主題幾乎含括所有知識的連結,同時也是生活的實踐原型。因此,在建築工事學校唸書,的確可以學到具體知識技能。以此作為與世界連結的基礎,在擴展視野發展連結的同時,也擁有打開未來的入場券,得以發展潛能。

Q5:學校是否對需要的學生有學費上的支持與補助?

學生可申請國教署的學費補助,每學期(相當於機構兩學季)最高33,560元。除此之外,機構會設置學務基金補助有需要的學生學費,並支援學習相關的活動。

Q6:什麼是「手思學習」?這樣就不必學數學、物理、化學嗎?

「手思學習」就是透過身體練習與參與的學習方式。 在西方傳統,荷馬認為sophia(希臘文「智慧」)的意思是「技術」(skills)。我們可以木匠為例。木匠的技術是透過練習以學到不同種類木材的特性:它們的載重力和含水量適合什麼用途,它們在不同氣候變化下的變形程度,以及它們的抗腐、抗蟲能力。除了材料知識,木匠還要學到一套通用知識,如直角、鉛垂線、水平線等。這些在建築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這些練習是我們與物質世界有紀律、有系統的感知與互動,這也是自然科學知識生產的途徑。大自然成為研究主題,是從工藝開始。而研究的出發點,是基於人類實用的考量。於是,數學物理化學等我們現在學科分類為自然科學的知識,都必須學習。透過與材料的互動參與到這個世界,手思學習會知道為什麼學習,習得的知識可以如何應用到我們與世界的互動。

當手執起工具開始工作,就開始「手思學習」。速度感與反作用力不只發生在腦袋;同時,思想也作用在身體的部位、用力的方式、工具的使用與材料的特性上。我想要快一點、我想要準一點、我想要一次就切到位。每個「我想」都有連動,其中也包含時間與自律。

Q7:我不是國中應屆畢業生,可以插班或從二、三年級開始念起嗎?

因為同學入學即開始創業準備與開始文化工地計畫,為貫徹「學用合一」的教學實踐,機構就學的學生必須從高一開始,可以轉學,但無法插班入學。

Q8:為什麼念了「建築工事」還要學習「博雅課程」?

「讓學生去探討生命的意義,並從中得到一些自己人生方向的指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