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汗得

Humanity‧Alternatives

Nature‧Dialogue

透過對話與雙手,

我們實踐人道的、另類可能的、

與自然和解的生活方式。

汗得是德國與台灣的非營利組織,是公民能源教育與安居建築的基地。汗得致力於真確理解世界、努力以行動實踐未來。蓋房子是我們的溝通方式。節能、靜謐、舒適、健康是我們追求的安居。

汗得確信,以永續的原則可以創建友善的世界,人與自然可以在其中自由伸展。知識,得以看見。努力,就是力量。流汗必有所得!尋找正確的作法-汗得是尋路者,也是實踐者。
 
2002 年。汗得學社成立於德國。致力於能源生活的實踐,建立台德知識的連結與技術能力的交流,並以「協力造屋」作為具體的呈現。

2003年在南投潭南與 921 震災的朋友、在白俄與車諾比核災移民、2006年在印尼亞齊與南亞海嘯朋友、2008年高雄那瑪夏與荒野夥伴、2010年與北科大建築系甘比亞同學、2013年在大溪中山老街修復頹圮的歷史建物、2014年開始在澎湖馬公與年輕學子共同完成三層樓木結構房子。
 
1-1-01.png
1-3-01_edited.png
2018 年 9月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開學。
 
​汗得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獨立自主,參與社會,樂於合作的「工匠青年」。有紀律的工作,具進取心的求知,持續探索世界的樂趣。

世界上最厲害的征服工具,不是強大的武器,而是實在的生活方式。實在的生活,讓人在情感連結、知識生產、財務自主與社會實踐上,都有立足的基礎,努力的動力。這樣的訓練,就是跨領域知識的連結與實踐。

汗得,以造房子,也就是以建築為主題的知識實踐,與年輕學子一起,為未來做好生活的準備。實踐永續建築的工藝,以尊敬謹慎的態度來完成設計、建築以及營造的工作,並以正確務實的方式處理新、老房子的能源使用,建立為未來負責的生活方式。為台灣未來.永續建築,一起努力。
 
1-4-01_edited.png
2021 年,學校的第一屆學生即將畢業,「汗得建築工事」緣起於造房子的反思:在愈來愈抽象的世界裡,我們要如何實在的生活?同時,我們要如何協助年輕學子,為實在的生活方式做好準備?
「造房子」的德文動詞是Bauen。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認為,Bauen並不特定指建築的行為,而是人生在世的種種作為,也許可以稱作為「營生」。之所以要辛苦「營生」,所求也就是為了「安居」。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成立,要培養能帶來「安居」的人才。他們具有蓋房子的手工與思考能力,不只知道如何做,更清楚為何而做,為誰而做。
三年中,我們安排了不同的學習場域。配合學習目標,學生與老師可以經由不同角色的扮演,強化學習動機,以模式轉換達到思考、學習與成就的多元。​學習課堂上,老師帶領討論,激發思考,共同發現與解決問題。師生彼此交流、互相激盪。​到了文化工地,先來的,教後到的。老師與學生是師傅與徒弟,學長姊就是師兄姊。用正確與安全的方式,鍛鍊手工能力逐步趨近理想。教學相長,就是文化工地。​
汗得用文章,希望將這些學習中的點滴記錄下來,給予大家閱讀,獲得更多的能量,參與世界大小事。
1-2-01.png
2011 年。台灣汗得文化協會在台灣成立。結合眾人力量與德國經驗,在台北市萬華區青年公園興建完成「台北市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Solar Library and Energy Optimized House, Solar LEO House)。
 
這是一棟太陽房子!希望人們一走進來,就會打從心裡讚嘆「好舒服啊」!​原來在我們台灣也可以有這樣的房子。
 
這棟整合主動與被動使用太陽能的「太陽房子」,以簡約的設計、簡單的方法與自然的材料,以被動使用太陽能來節能,以主動使用太陽能的太陽光電來產電,我們實踐太陽能在建築上的有效使用。這棟房子冬暖夏涼,節能 80% 以上。2017 年,成為產能大於耗能,零耗能、零釋出的能源「正房子」。
1--5-01-01.png
從汗得成立以來,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活動,從講座到營隊,從學習到實踐。
小建築與十三堂課,以「蓋房子」作為一種溝通方式。讓大人小孩參與的「蓋房子」計畫,心手合一。從「好好作一個我」開始,動手量測、計算比例,拿起工具,鑿榫眼、削木釘、鋸木頭、玩泥巴。用自然的色彩與健康的方式,一起蓋「自己的房子」。
能源教育與自然建築等講座課程,在傳統工法與現代社會之間找到對話與新生的機會;致力在文化資產的保存中,成就健康舒適的能源綠建築;並且透過協力造屋,以動手實作來進行公民能源教育。
學習,不僅是人生旅行的片刻,也是未來生活的打樣,歡迎您來一同參與汗得的活動,從理想的學習者成為自我創作與推廣的實踐者。

聯絡汗得

​合作與溝通
​創造更好的未來

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

  • Facebook
  • YouTub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