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介紹
辦學緣起
「汗得建築工事」緣起於造房子的反思:在愈來愈抽象的世界裡,我們要如何實在的生活?同時,我們要如何協助年輕學子,為實在的生活方式做好準備?
世界上最厲害的征服工具,不是強大的武器,而是實在的生活方式。實在的生活,讓人在情感連結、知識生產、財務自主與社會實踐上,都有立足的基礎,努力的動力。這樣的訓練,就是跨領域知識的連結與實踐。汗得,以造房子,也就是以建築為主題的知識實踐,與年輕學子一起,為未來做好生活的準備。
實在的生活感,是汗得協力造屋的過程中,一再被提及的目的:參與造房子,是連結自己與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種先有紀律再有創意的學習實踐。
每次協力造屋,都是先來的教後到的。在教學機構裡,老師對於年輕的學子來說,就是先來的—先來到世界,多有幾年與世界相處的經驗。協力造屋,造的雖然不是自己的房子,但是每個參與者都願意全心投入學習,並且達成使命。所有協力的工地,在參與者的自我要求中,時時維持紀律與秩序。因為在這裡,我們實在的生活與工作。在這裡,包含自己與世界所有的連結:
透過人與人的連結,我們一起造好房子。在建材的選用與建造的過程,我們與數學物理化學有了知識實踐的具體連結,與遠方的製造、貿易與知識傳遞者有了歷史地理與經濟社會上的連結。因為老房子與老建材,我們與已知或待知的歷史痕跡產生連結。透過使用土地的過程,我們與社會事實與不同的價值觀連結。透過手工工作,我們連結思考與身體。透過解決蓋房子所遭遇的問題,我們與風土、在地、國際交融。
相較於其他公認的「知識工作」,當我們從事「手工工作」時,總是會感受到更大的行動能力與自主能力。而且,「手工工作」常常涉及更多的智慧。我們企圖了解這個感受,並以協力造屋進行溝通的實踐,所以,我們開始「汗得建築工事」的籌辦,用雙手作有用的事。
「造房子」的德文動詞是Bauen。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認為,Bauen並不特定指建築的行為,而是人生在世的種種作為,也許可以稱作為「營生」。之所以要辛苦「營生」,所求也就是為了「安居」。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成立,要培養能帶來「安居」的人才。他們具有蓋房子的手工與思考能力,不只知道如何做,更清楚為何而做,為誰而做。
以「安居」為前提,實踐永續建築的工藝,以尊敬謹慎的態度來完成設計、建築以及營造的工作,並以正確務實的方式處理新、老房子的能源使用,建立為未來負責的生活方式。
安居的思維
如果要回答「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房子?」,就會回到「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建築教育?」的結論。在哲學與社會意義上,房子是安心的所在,不是投資的標的。儘管目前這還遠遠不是台灣的主流思想,但是透過教育,我們其期待生活中實踐建築,在建築中實踐生活。
永續建築的實踐
什麼是永續建築?我們對居住的房子(能)有什麼要求?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對房子的認識」。You see what you know. 必須先知道,才會看到。對永續建築的陌生,也是對生活的陌生。從安居的角度出發,永續建築不僅是節能的建築,也是健康與自然的建築。誰能夠蓋這樣的房子?這個問題要從設計者與工作者對建材與設計的教育開始。
蓋房子的工藝
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正確的人才、建材與確實的工法支持,仍無法蓋成房子。誰來蓋房子?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心態從事這件事情,決定房子的品質,也是我們居住與生活的可能。在正確的觀念、態度、作法下,我們得以回頭看過去,並放眼未來。建立年輕一代—自己的蓋房子工藝。
技術能力的社會基石
德國的工匠是站在黃金打造的土地上。工匠與技職體系,撐構起穩固的社會階層。在「老屋修復」也逐漸成形的台灣社會,我們希望培養實務與具有進取心的年輕人參與。修復的不只是外觀,而更能評估屋況、判斷損壞原因,從修建到再利用,從材料選擇與工法使用,能夠以「民藝」的角度,連結常民生活,將老屋也能適切的修復成適合居住、節能安靜與健康的「永續建築」。
教學團隊
胡湘玲
機構負責人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科技史組碩士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科技社會學博士
曾任教於德國魯爾波鴻大學(University Bochum)東亞研究學院
嘗試以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她努力扮演多重的角色:傳遞「勞動價值」的德國非營利組織「汗得學社」社長,以及持續在不同角落實踐人道援助精神、帶動尊重自然主體的協力造屋計畫的發起人。因為相信「書寫也能夠是一種運動」,所以期待能「透過書,傳遞知識社會所需要的生活想像」。著有《核工專家 vs. 反核專家》、《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不只是蓋房子》、《我家房子160歲》、《太陽房子》、《太陽能源》等書。
韋仁正
機構校長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數學學院碩士
汗得學社執行長、協力造屋的工頭、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校長
唸的是數學,投入的工作是「能源與房子」。最喜歡用「新、舊、東、西」的方式,蓋能源綠房子。工頭帶領從德國、潭南、亞齊、那瑪夏、龍潭、大溪中山老街到青年澎湖的協力造屋,更是再生能源的專家,舉凡太陽光電、生質能、能源建築,通通難不倒他!工頭是汗得的靈魂人物,帶著大人小孩一起,用獨到的眼光,連結未來建築與古蹟房子、連結偏鄉與城市、連結台灣與世界、連結能源與建築。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領銜

鄭同僚
計畫主持人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哲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台灣偏鄉教育、實驗教育推展顧問

廖佩柔
導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
曾任跑蛙自學團自然老師,在生物及生態領域耕耘多年,深感人與自然緊密相依,持續整合所見所學,推廣自然與生命之美,陪伴與探索每個孩子的自然心地,共創永續家園。
課程
建築社會人
環境與社會

詹益忠
導師
東海大學建築碩士
詹益忠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從事古蹟修復及城鄉聚落研究多年,重視「人」於區域中的意義,不僅透過建築結構整建進行老屋再造,致力於遵循歷史文化脈絡,重新締造居民與社區的連結。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手思建築
何銘勳
導師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
美國麻州大學正念中心MBSR合格講師
從理工專業跨界到身心靈領域,再將日常生活對事物的感受力,轉化為實用的巧思能力。主導正念減壓的專業訓練,帶領學生集中專注力、挖掘內在本有的豐沛資源,有效開發自己的潛能。
課程
體健正念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黃世光
導師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
日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總監
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副會長
專業室內設計師,設計強項為建築規劃、格局配置及工程技術,擅長簡約內斂的設計風格,注重以線條與光影詮釋的生活軌跡,營造愜意的空間美學。
課程
空間設計
陳幸春
導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碩士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大同高中兼任美術與藝術生活教師
2019年出版作品集《SwissArtExpo》,曾入選「北海岸藝術祭」駐區創作藝術家,擅於以多元角度深入在地思維,透過庭園設計、建築空間設計、繪畫及裝置藝術創作,喚起人們對家、社區與環境的關注。
課程
美學創作與實踐
空間設計

陳音秀
導師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中文系畢業
體制內高中國文教師暨導師10年經驗
慢慢Bistro社會企業創辦人
課程
文學與場域
黃筠舒
導師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講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現為時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參與過台北西本願寺、台中霧峰宮保第、台中火車站周邊文化資產等古蹟修復的計畫。保存老建物後進行修復,是一種從原有到新生的過程,秉持這樣的信念,堅持走在老屋活化的道路上。
課程
台灣建築史


2023
冬
汗得小建築德國營隊
2023冬。汗得小建築德國營隊

【主題⼀】鋼鐵⼈的⾏程 — 環境再生魯爾區
魯爾區,是德國礦業與鋼鐵業的重鎮,是19世紀到20世紀中⽀撐德國重⼯業的時代⾒ 證。然⽽,魯爾區也曾經是最不適合⽣活的地⽅:⾼聳入天的煙囪噴出懾⼈的⽕炬、 深井礦區的巨⼤輪⾞⽇夜不停轉動、鍊鋼的冶鎚震⽿欲聾.....
但從1990年代起,魯爾區成為全世界舊⼯業區改造的典範。不只是德國能源⽣產中 ⼼,也是綠地覆蓋率最⾼的地⽅。不只是廢舊⽴新,更是再利⽤,重現了⼯業區的歷 史,也提供⽂化、休閒與學習的園地。整個魯爾⼯業區,就是⼀個活的博物館,這是 資源型城市轉型經典的案例。⼀直到今天,魯爾區仍然是德國最⼤的能源供應中⼼。 除了⼤型燃煤⽕⼒電廠之外,還有天然氣、太陽光電、風⼒與⽣質能發電,供應德國 60%的⽤電。當世界運轉到⼀個能源轉型的向度,⾛進能源的故鄉-魯爾區,建築的 形貌正傳遞時代趨勢的訊息。
-
我們會拜訪佔地180公頃的泰森⼤煉鋼廠,體驗熔爐與⾼爐的重⼯前身。探查泰森⼤煉鋼廠重⼯業遺址在⽂化與⽣活的新⽣。
-
我們以城市的遠⾒親炙魯爾礦區的夢幻變身。探訪夢仙旎如何從採煤的礦區轉身 為夢想城市的社區。這是BIPV太陽光電的世界經典建築,打開視野,看⾒從房⼦改變 的世界觀—實踐主動產能與被動節能的舒適⽣活。
-
我們⾛讀位於埃森⽼城區的耶穌復活教堂。這是是現代主義引領的教堂建築。在 1920/30年間,世界經濟危機時期所興建。是從匱乏⾛出來的時代之作。
-
我們拜訪德國第⼀座「花園城市」—瑪格麗特⾼坡社區,這裡被視為⼈類宜居的 典範。它擁有935座建築,共計超過3092間單元住房。這個社區興建於1906年,在⼯業 化的社會與必須控制預算為前提的設計,也是符合社會需求的設計。
-
我們探訪世界⽂化遺產「關稅同盟煤礦⼯業建築群」,這裡是魯爾區的艾菲爾鐵 塔,從1851-1986年開採⽯煤。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組織指定為世界⽂化遺產。包浩斯風格的12號礦坑於1932年開放,在建築和技術上都堪稱傑作,被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礦場」。
-
拜訪魯爾博物館—弗克望與包浩斯建築與美學概念的具體呈現。
【主題⼆】新法蘭克福 — 實踐更好的世界
我們探訪法蘭克福,認識這個城市如何追求社會正義與實踐個⼈價值,在努⼒的同 時,不只改變⾃⼰的⽣活,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為了實現⼀個比較好的世界,不同 的⼈在不同的地⽅⽤不同的專業與⽅法,⼀起努⼒。從1920年代開始的新法蘭克福運 動,不僅發展社會學的批判理論,更在居住、社會福利與社會公平公義上,以新⼈類 新⽣活來創造更好的社會。
-
1848年,德國第⼀座議會在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開始議事。這裡是德國民主的搖籃,我們會在教堂體驗鮮活的歷史,也會到博物館了解這充滿爭議的歷史形成。知 道:民主必須付出努⼒才能爭取,需要寬容忍耐才 能持續,需要毅⼒與合作才能和 解。
-
我們拜訪法蘭克福博物館河岸最⽼博物館—通信博物館。 現代風格的玻璃建築, 由建築師Günter Behnisch所設計。我們參與互動式展覽「昨⽇、今⽇與未來」,體驗 嶄新的溝通與思考⽅式。
-
我們拜訪建築師 Ernst May 在 1930 年代,在五年之內所完成的 12,000 棟住宅與社區。這遠遠不只是數字的成果,這些已經成為典範的古蹟建築,不僅會讓我們認識 前⼈的成就與努⼒,也會讓我們驚嘆,原來,透過建築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
我們拜訪法蘭克福哥德⼤學—全德國最美的⼤學校區。為什麼最美︖為什麼是哥德⼤學︖美麗與⿊暗的歷史,是在⼤學知識⽣產與傳遞的功課。
-
我們拜訪達姆城⼯業⼤學與達姆藝術設計學院。打開視野,領略設計、⼯程與學習的典範。我們⾛讀名列世界⽂化遺產。在20世紀初由現代主義建築師群蓋出的理想花園城市Mathildehoehe。
-
除了社會性的典範住宅與社區,以及列名古蹟與經典建築的博物館建築群,我 們會到達姆城認識 充滿想像⼒的住宅建築—螺旋森林。超過 1000 個窗⼾各⾃擁有 獨⾃的樣貌,所有的牆角和屋頂的連接都以圓角處理。這棟取消直角的居住建築群, 從 2000 年開始,打開童趣的建築視野。
如果在你⼼中,曾經興起要讓「世界更美好」的願望,請參與我們的旅程,讓我們被激勵、被連結,讓我們⼀起,有勇氣繼續努⼒ !
✪ 課程重點
因為疫情,因為戰爭,我們原本熟悉的世界改變了,我們與世界的應對⽅式也必須改 變。很多事情,我們不僅要知道,更要開始⾏動。
在後疫情時代,什麼是德國的應對策略︖他們如何保護社會⼤眾,同時又不傷害個⼈ 選擇的⾃由與民主的體制︖
烏克蘭戰爭如何影響世界對能源的佈局︖俄國關閉天然氣的運輸管線,德國⼈怎麼過 冬︖重啟核電廠與發展再⽣能源的衝突與和解︖
俄國出兵烏克蘭後,世界好像突然都認識台灣。他們怎麼看台灣的處境︖我們⾃⼰又 怎麼想呢︖
我們將⾛讀德國迎接世界的⼤⾨—法蘭克福與重⼯與能源的重鎮—魯爾區。
世界改變又改變,但有些價值永遠不會變。世界不⼀樣,後疫情時代的能源與建築發 展策略,是我們在旅⾏中觀察的重點。




✪ 營隊資訊
時間:2023.02.01 (三) - 2023.02.10 (五),共10天。
營隊對象:18歲(含)以下在學青少年(⼩五到⾼三)
團費:新台幣100,000元
費⽤含活動期間食宿、德國境內交通費、課程研習費、活動體驗費、保險費、營隊證書。不包含來回機票、護照代辦費與可能發⽣的Covid19相關檢測費⽤。 機票費⽤於報名時依實際⾦額代收轉付。

✪ 詳細日程
02/01(三)
桃園國際機場 → 德國法蘭克福,搭乘阿聯酋航空
起⾶ 02/01 22:45 台北(TPE)→ 抵達 02/02 12:45 法蘭克福(FRA)
住宿 機上
【主題⼀】鋼鐵⼈的⾏程 — 環境再生魯爾區
02/02(四)
-
拜訪佔地180公頃的泰森⼤煉鋼廠,體驗熔爐與⾼爐的᯿⼯前⾝。探 查泰森⼤煉鋼廠᯿⼯業遺址在⽂化與⽣活的新⽣。
-
夜宿⼤煉鋼廠,在煉鋼⾼塔間攀岩探險,在結構之間夜遊循跡。
住宿 杜意斯堡⼯業景觀園區青年旅館
02/03(五)
-
探訪夢仙旎—從採煤的礦區到夢想城市的社區
-
認識BIPV太陽光電的世界經典建築從房⼦改變的世界觀—主動產能 與被動節能的舒適⽣活實踐
-
魯爾—新與舊並存的⽂化⼼、眼
住宿 杜意斯堡⼯業景觀園區青年旅館
02/04(六)
-
拜訪建築師Otto Bartning位於埃森老城區的耶穌復活教堂。這是包浩 斯精神的引領建築。
-
走讀瑪格麗特⾼坡社區,德國第⼀座「花園城市」。 這片115公頃⼤,由瑪格麗特克魯伯基⾦會管理的社區,被視為⼈類宜居的典範。 它擁有935座建築,興建於1906年,為提供克魯伯集團的⼯⼈可負擔 與舒適的家屋。是建築師Georg Metzendorf(1874-1934)在⼯業化 的社會與必須控制預算為前提的設計,也是符合社會需求的設計。
住宿 杜意斯堡⼯業景觀園區青年旅館
02/05(日)
-
拜訪世界⽂化遺產「關稅同盟煤礦⼯業建築群」—魯爾區的艾菲爾鐵 塔」。
-
走讀包浩斯風格的12號礦坑—世界上最美麗的礦場。使⽤包浩斯的設計概念達成⼯業整體建築群的巔峰之作。
-
拜訪魯爾博物館—弗克望與包浩斯建築與美學概念的具體呈現
住宿 杜意斯堡⼯業景觀園區青年旅館
【主題⼆】新法蘭克福 — 實踐更好的世界
02/06(一)
-
法蘭克福「新老城」城市巡禮。看德⽂地圖,找到15個歷史景點。
-
速寫法蘭克福皇帝⼤教堂︒認識城市的興起,展望城市的規模。
-
拜訪聖保羅教堂。親臨德國⺠主的搖籃,議事的開始。
-
經過猶太巷博物館,拜訪歐洲中央銀⾏,從美因河看⾒銀⾏社區的百變 風貌。
住宿 法蘭克福青年旅館
02/07(二)
-
拜訪新法蘭克福運動的經典住宅—Ernst May 社區。從Bauhaus(包浩 斯)時代房⼦的設計與及經典法蘭克福廚房中學習「建築是⽣活的流 程」。
-
去訪法蘭克福哥德⼤學—全德國最美的⼤學校區。為什麼最美?知識、 歷史與建築的功課。
住宿 法蘭克福青年旅館
02/08(三)
-
拜訪達姆⼤學城。到訪20世紀初,由現代主義建築師群蓋出的理想花園城市Mathildehoehe。從2021年開始,名列世界⽂化遺產。
-
拜訪達姆藝術設計學院。
-
拜訪達姆城⼯業⼤學。設計、⼯程與學習的典範。
-
親臨充滿想像⼒的住宅建築—螺旋森林。超過⼀千個窗⼾各⾃擁有獨⾃ 的樣貌,這棟取消直⾓的居住建築群,從 2000 年開始,打開童趣的建築視野。
住宿 法蘭克福青年旅館
02/09(四)
-
訪法蘭克福博物館河岸最老博物館—通信博物館。參與互動式展覽 「昨⽇、今⽇與未來」,體驗嶄新的溝通與思考⽅式。
-
搭乘阿聯酋航空。法蘭克福(FRA)→台北(TPE)14:30起⾶
住宿 機上
02/10(五)
-
14:45 抵達桃園機場
-
全程住宿青年旅館。
-
每⽇學員製作旅⾏明信⽚,傳遞⼼情、景⾊與所學給家⼈、朋友與⾃⼰。
-
每⽇早晚課程完成後的⼯作⼿冊,是⼯作營不可取代的⼼得與學習。